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金融圈大瓜!某经理年薪数百万,周周换新女友,中金为何这么牛?

时间:03-28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75

金融圈大瓜!某经理年薪数百万,周周换新女友,中金为何这么牛?

1年薪百万,给炮友买房,单月约炮4-5人……继女子晒交易员老公8万月薪被停职之后,中金的瓜田里又生产了新瓜。某周姓投资经理在群聊中声称自己作为ED,事业“爱情”双丰收,不仅年入几百万,更是在p圈成功通过“提供指导和好处”多线发展,家中四年多的女朋友“红旗不倒”,家外每周都约新“女友”“彩旗飘飘”,堪称比肩罗志祥的“时间管理大师”。周ED的瓜并非是个例,这仅仅是中金漫漫瓜田中的一角。从轰动一时的中金“名利场”,到咸猪手女下属事件,到小红书交易员女友晒薪,再到近日的ED硬核“时间管理”。许是因为“树大招风”,中金瓜田的信息量属实有点丰富,中金这家国内第一投行也因此被推到风口浪尖。国外华尔街投行的纸醉金迷,国内中金瓜田的消息不断。周ED的事件仅仅是整个投行名利场的一个缩影,百万年薪的背后,是金融掮客们的资本江湖。2虽然媒体报道的周ED等桃色事件层出不穷,但实际上,回归投行等公司主营业务,中金这家公司在金融圈里地位斐然。作为国内投行界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中金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打造属于中国的“华尔街”之梦。时间拨回到1994年,此时国内金融业务尚停留于“钱庄”类银行的草莽阶段,资金运营效率仅仅是美国的3%。商业模式上更是毫无现代金融工具的使用,也无法从全球获取投资基金。对于国内金融业而言,引入投行业务进行金融行业升级迫在眉睫。这边国内的企业想要从海外拿钱,那边海外的资金也急于注资到中国,撷取巨额利润。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对于全球的资本方来说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在改革的风潮下,大量企业的崛起给金融市场带来大量的IPO、增发及并购业务;庞大的实体经济规模意味着海量的风险管理与信贷融资市场;快速增长的居民储蓄也诞生了与之相伴随的潜力巨大的资产管理需求……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对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来说可谓是无法抗拒的终极大奖。资本的逐利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少投机客们宁可承受媒体公众的批评,也要试图“绕过”白宫,努力扩大在华投资业务。此时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的老大,杰克·沃兹沃思就是急于打入中国市场的金融客中的一个。身为美国顶级投行的亚洲版块负责人,杰克给彼时建设银行行长,现任某副国级领导的王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合作意愿。信中称摩根可以和建设银行成立合资公司,股权比例双方各半,摩根可以通过合资公司在全世界承销中国企业的股票来赚取利润,作为回报,摩根在帮助完成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外,还可以向合资公司转让投行技术。有人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在时任世界银行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的撮合之下,王主席与杰克一拍即合,双方经协商设立合资公司中金。王主席彼时主管的建行持有43.35%的中金股份,摩根士丹利则持有34.3%的股份,剩余的部分则分别由国资委旗下的中国投资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林重庚一个朋友的名利集团控股公司持有。3手握摩根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网络,杰克同学本以为中金可以变相成为摩根的子公司。毕竟对于彼时的中金而言,中国的团队完全不懂投资银行技术,没有他这个“张屠夫”,中金就必然得吃“带毛猪”。但王主席的观点却完全不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没有杰克这个“摩屠夫”,还有高盛等的“高屠夫”。而对于摩根来说,洋人不可能深入搞清楚中国国情和企业是什么情况,没有建设银行带路,摩根就只能是“盲人瞎马”,找死。王领导的话显然更合理,因为后来在投行业务上十分自信“不信邪”的美林和高盛都先后吃了亏。王领导的技高一筹不仅体现在对投行业务的认知上。在公司管理上,王领导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出让一定的管理权换取摩根的“倾囊相授”。比如在合资公司CEO的问题上,王大佬就做出了让杰克同学十分意外的让步,CEO由摩根一方全权决定,但作为交换,摩根需要向中国人传授自身的投资银行技术。杰克同学如果听过中国的一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能就不会同意这场交换,毕竟对于中资来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通过这场交换,王领导付出的仅仅是一个CEO职位,换回的则是价值难以估计的宝贵业务经验——从组织架构到薪酬体系再到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中金完全复制了摩根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就连业务部门的设置也与摩根投资银行部、销售交易部、资本市场部、资产管理部、研究部和固定收益部6个主要业务部门的架构完全相同。“刚成立的时候公司同客户开会,摩根的人在会议桌边坐着,中金的人就站在后面听着,我们就这样跟摩根学到了投行的技术。”在摩根的言传身教下,中金成功学到了投行业务的流程,也开启了此后中资和外资的博弈与斗争之路。4为了学习投行业务流程,王大佬虽然“让步”了CEO的职位,但巧妙的是,也仅仅只是职位而已。毕竟,职位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在中金成立之初,摩根就指定了曾经撮合双方合作的金融掮客林重庚担任CEO,但实际上,林重庚在公司的地位,也仅仅是CEO一个虚衔而已,真正牢牢把控中金的另有其人——王领导的亲信,方风雷。1952年出生的方风雷是军人出身,在复员当工人后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纪检组工作,参加国务院咨询团调研河南体制改革。也正是在这次调研中,方风雷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王领导,后者将方风雷调任到河南省经贸厅担任河南省外贸总公司总经理和河南省经贸委委员,负责参与郑商所的筹备和方案设计工作。1994年11月,方风雷跟随王领导的步伐来到北京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但是当林重庚带领杰克同学来到中国大饭店会见王领导口中的中国最优秀的交易员方风雷时,杰克同学的反应却是大吃一惊。他认为这个方风雷一眼看过去灰扑扑的,就像是刚从乡下来的,更像是领导的司机,和金融行业的“高大上”可谓是毫不沾边。“方风雷怎么可能为中金带来几十亿美元的业务呢?他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杰克同学为自己的“以貌取人”付出了代价。5梳理中金公司的中外矛盾,这种无知和傲慢可以说是摩根士丹利失败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公司定位问题上,摩根士丹利一厢情愿地认为中金是自己的子公司,未来的业务理应尽可能让摩根多参与。而王领导对于中金的定位则是借船出海。作为典型的实用主义者,王领导将中金公司视作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中国可以获得外国的专业知识,同时保留对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玩公司政治,摩根注定只能当学生。摩根向中金派入了大量自己人,以为这样就可以通过人头优势牢牢把控住中金公司,但让步了CEO职位的王领导则是抓住了另一个关键职位——人力资源主管。王领导从建行调任汤世生担任中金的人力资源主管,负责招聘新员工的入职批准,卡紧员工池子的流量入口。至此,中金内部分为三个派系,第一批人是摩根士丹利自己的员工,这一批人的工资待遇也是最好,不仅有高额的工资,公司还为他们配备了汽车、司机和豪华住所。第二批人是林重庚招进来的曾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精英海归管理层,工资水平相比于摩根士丹利的“自己人”低一些,大概在8到15万美元之间。第三批人则是建行派到中金的人员,这部分人工资最低,大部分年薪仅不到1万美元。明明做着相差无几的工作内容,却有着天差地别的薪酬待遇。同工不同酬的薪酬制度之下,中国的员工纷纷要求同工同酬,摩根士丹利指派的第一任CEO林重庚也因此“中枪”下台,任职中金公司的时间也只有短短三个月。6在“牺牲”了林重庚后,手握CEO任命权的摩根士丹利立刻指派了第二任CEO,林重庚的副手杨彬。杨彬也是摩根的前员工,曾经在80年代初期与杰克同学在摩根士丹利共事过。然而,虽然任职CEO一职,但杨彬在中金的地位更像是一个被架空的摆设。被汤世生批准招聘进来的原建行员工们互相“抱团取暖”,更多听从王领导原建行团队的指挥行事。汤世生们能够这样做,是因为背后有方风雷给的底气。这位曾被杰克同学误认为不修边幅的农民,可不是一个简单人。中金成立之初拿到的项目,基本都出自方风雷之手。虽然摩根士丹利最初以为方风雷只是个“土老帽”,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方风雷,摩根的这些所谓的超级投行人才,不仅拿不到国企改革IPO的项目,甚至就连客户的大门都很难进去。比如1997年10月中国移动的IPO在香港和美国同步上市,发行规模高达42.2亿美元,就是方风雷为中金勾兑来的项目。这是彼时亚洲除日本之外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发行项目,中金成功担任了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和联席保荐人。而在其后的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和新浪网的IPO,也全是凭借方风雷的勾兑能力。虽然表面上看,方风雷只是中金副总裁,但实际上,作为既懂交易又懂国情的人,方风雷拿得到项目,也能够控制员工,他才是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摩根士丹利也企图改变自身逐渐式微的这一局面,在3年内先后更换了4任CEO,然而在收回掌舵权的这件事上却收效甚微。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能拉到项目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大势已去之下,摩根士丹利不得不选择放弃了对中金公司的管理,向中资方交回了名义上的CEO的任命权,转而做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并于2010年转让股份出局。然而,虽然方风雷成功将摩根士丹利踢出了中金的谈判桌,但却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王领导离任中金前往广东任职常务副省长,方风雷也黯然离开中金公司,转而投奔香港中银国际的怀抱。而在方风雷离开之后,接替方风雷成为中金实质老板的是朱云来,后者经常被拉到各种会议上获取承销业务,中方员工自发抱团向朱云来效忠。2000年,中金公司的毛营业额已高近2亿美元,不少中方员工都意外获得了几百万美金的奖金,而一手打下中金江山,被誉为中国投行第一人的方风雷,1分钱都没有拿到。7“死对头”方风雷走了,杰克同学背后的摩根士丹利的日子却并没有好过起来。随着一系列中国金融掮客们的大额签单,中金由中国资方控制已成定局。2002年前后,摩根士丹利终于举旗投降,将中金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交由中国资方。作为对摩根士丹利“识趣”的安抚回报,中金公司在自己运作的最优质的几笔中国公司上市海外的业务中,将摩根指定为联合承销商,摩根也从中大赚了一笔。归根结底,金融这门生意还是一门资源交换的勾兑生意。金融掮客们的资本江湖,赚的更多的是人情份子钱。而投行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脉的积累。成熟的业务流程人人都有,客户资源才是竞争的关键。摩根以为自己搭估值模型与算财务报表的业务流程可以成为核心壁垒,但实际上从整个交易链条的重要程度上看,摩根所提供的更多只是制作交易文件的劳动力而已。城头变幻大王旗。中金公司几易CEO的背后,是中美资方对控制权的博弈。而方风雷虽然打赢了对垒摩根的战争,却也在更迭之下落了下风。江湖传说的投资“老大哥”,或许也只是被时代推动的小人物。风生水起并非永恒,世事无常才是人生常态。但好在,金融掮客们的资本江湖,并不只有一个。方风雷离开中金之后,又迎来了事业的新春天,中银国际和厚朴投资。而中金却在国企改革完成之后,逐渐完成了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使命。伴随着中金研究部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黄洁潜规则实习生聊天记录的曝光,“名利场”一词也被再次赋予了新的概念。老一辈的中金首席分析师们恐怕一定想不到,当年待遇顶峰从不需要请客户洗桑拿的中金员工,现在已经沦落到自己不舍得洗桑拿的地步了。本文作者:海边的风声君,经风声岛独家授权万小刀号发布。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号。参考资料:1. 搜狐新闻:八一八中金和中信,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2. 豆瓣网:中金公司的前世今生3. 新浪财经:方风雷: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4. 知乎:厚朴执剑人方风雷:被称为国内最隐匿的资本人,自称时代小人物5. 36Kr:张磊与方风雷,两代“造雨人”的交接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